热湿环境是指与人体热均衡有关的环境要素的综合,通常包括空气温度、空气绝对湿度、风速和辐射热4个根本的气候条件参数。人的代谢率(次要由休息强度、休息工夫决议)和着装情况等也与人体热均衡有关。适合的热湿环境不只能坚持人体正常的热均衡,坚持客观的温馨感,而且能确保人的安康和正常的工效。 在室内构成与室外环境完全不同的特殊气候条件,即室内小气候。室内小气候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和热辐射等几个综协作用于人体的环境气候要素。室内小气候与室外环境气候有一些共同点,也有一些分明区别。它们的共同点是都由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组成。不同点是室外气候的范围更普遍、更复杂,而且室外气候还包括气压、紫外线、7射线、电离辐射等要素。室内小气候与室外环境气候两者之间有亲密的联络,可以互相影响,只不过室外气候要素对室内气候要素的影响远远大于室内要素对室 热环境的要素之间,常常是可以互换的,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对人体形成的影响常可由另一个要素的相应变化所补偿。比方,人体由热辐射所取得的热量可以改由气温降低来取得;湿度增高所形成的影响可由为增微风速来抵消。当气温低于21℃时,人普通不出汗。随着气温的增高,出汗量逐步添加,这时湿度的影响也愈来愈大。在气温低于皮肤温度(35℃)时,空气的活动能添加人体的散热。当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状况就比拟复杂。一方面空气的活动能减速人体散热,但另一方面经过对流的方式,又使人体吸热添加,而且气温愈高,吸热量愈多。所以,热环境要素对人体的影响要综合的剖析。2、 体温调理 (1)人体的代谢热 为了维持人的生命和活动,人们必需摄取食物和氧气。食物经人体内推陈出新进程,发生了热能——休息才能。在普通状况下,人体推陈出新所发生的热全部都要分发到周围空气中去,散热量依据休息强度来决议,见表8-4。表8-4不同作业状况下人体的散热量(环境温度15~30℃)┏━━━━━━━━┳━━━━━━━┳━━━━━━━┳━━━━━━━┓┃ 人体情况 ┃ 散热量/w ┃ 人体情况 ┃ 散热量/W┃┣━━━━━━━━╋━━━━━━━╋━━━━━━━╋━━━━━━━┫┃ 睡觉 ┃ 70 ┃ 中度休息 ┃ 314 ┃┃ 未从事休息 ┃ 105 ┃ 重度休息 ┃ 488 ┃┃ 轻度休息 ┃ 210 ┃ 猛烈运动 ┃ 872~1163 ┃┗━━━━━━━━┻━━━━━━━┻━━━━━━━┻━━━━━━━┛ (2)人体的散热途径 人的身体散热方式次要有三种。 a.对流散热 当四周空气温度低于人的皮肤温度时,最接近皮肤的一层空气被加热而上升,四周较凉的空气补充空位。这样经过空气的不时对流,人体就不时地散热。对流散热量的大小决议于空气温度和皮肤温度之差及风速。温差和风速愈大,对流散热量就愈大。 b.辐射散热 当人体四周的墙壁、顶棚、地板以及消费设备外表温度低于人体皮肤温度时,身体就不时以辐射方式把热量传给四周物体。反之,当物体外表温度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身体将从物体外表吸收辐射热。物体外表温度愈低,身体以辐射方式分发的热量就愈大,反之物体外表温度愈高,身体辐射吸热就愈多。 c.蒸发散热 在常温形态下,蒸发散热量约占身体总散热量的25%。当气温高于人体外表温度并有辐射热源时,人体次要是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的。蒸发散热量的大小直承受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和风速的影响。当水蒸气分压力小(即气平和绝对湿度小)、风速大时,汗液蒸发得快,散热量也就大,反之汗液蒸发得慢,散热量就小。 (3)人体的体温调理 人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人的脑、心脏及腹内器官的温度比拟波动,称为体核(中心)温度,但仍在37℃左近有巨大的变化。恒定的体核温度是保证生命功用的前提,体核温度变化大,工夫稍长就会要挟恒温植物的生命。与体核温度相比,肌肉、肢体及皮肤的温度变化较大,称为体壳温度。当空气温度较低时,人体从内到皮肤存在变化率很大的温度梯度。例如,在冷空气中,皮肤下2cm处的温度是35℃;而在暖空气中,皮肤下几毫米处就有35~36℃。由于人体对温度具有一定的顺应才能,使人可以忍耐体温热量的缺乏。肌肉温度变化也较大,当肌肉膨胀做功时,温度可比静息时高出几倍。 为了坚持波动的体核温度,人体必需顺应温度环境的变化,停止必要的体温调理。人体的体温调理机制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理中枢和位于身体各处的温度感受器来完成。关于外界热湿环境要素的变化,人体内的自我调理控制零碎次要是经过自主神经、躯体、内分泌和行为等方面来停止的。如冰冷可以招致产热添加和散热增加的反响,而暑热可招致添加散 人体发生的这些热量,经过血液的活动保送到全身。人体一方面经过皮肤扩张,以辐射、对流和出汗蒸发的方式来放散,另外,经过呼吸和粪便的排泄,也可以放散一局部热量。人体不时地发生热,又不时地散放热,这些都在大脑体温调理中枢的支配下停止,从而到达体内“热量均衡”。假如人们周围的空气温度不契合机体要求,即不能维持热量均衡时,体温调理中枢便会立即举动起来,组织各器官活动,设法取得热量均衡,这就是“人体的体温调理”。有了“体温调理”,人的体温就可以常常维持在36~37℃,这样,人体才干维持其生命和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用。 当周围空气温度很低,人体发散的热量比发生的热量还要多时,一方面皮肤血管膨胀,血液循环速度降低,发散热量增加,另一方面又会无意识地使肌肉运动和发作不自主的哆嗦,这样都添加了热量的发生。假如这样的调理还是“绰绰有余”,那么人体的温度就逐渐降低,使温差增加。假如体温降到一定限制,就会惹起器官、细胞机能凝滞,呈现疼痛和麻痹的觉得。所以酷寒时节,人们必需应用衣、帽、鞋、袜、被褥、火炉、火墙、暖气等取暖保暖,以维持体温。 当人体周围气温很高或人体猛烈运动时,假如排汗还发散不了体内所发生的热量,这时血液循环就会放慢,以添加热能分发;假如依然不能起到体内散热的作用,积聚的热量就会使体温降低。体温降低后,人体内器官的活动会放慢,容易惹起机体的疲劳,同时会添加热量,使体温持续上升,从而发作中暑。 盛冬季节,当外界气温接近或超越了人的体温时,必需借助于通风、冷水浴和空调设备等来协助身体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