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如下:第一,水资源总量丰厚,但人均、亩均拥有量少。中国海水资源总量约28124亿立方米,占世界海水资源的5%,居世界第6位。到1 999年,中国大陆人口已达12亿5千万,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占有量只要2200立方米(美国1975年的人均耗水量已达2528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曾经被结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度之一。因而,中国要以占世界8%的海水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是一个很严重的成绩。第二,水资源空间散布不均,与消费力规划不相婚配。南方水资源贫乏,北方水资源绝对丰厚,且相差悬殊。长江、东北诸河、珠江和西北诸河4个水资源区面积占全国的36.5%,而水资源总量却占全国总量的81%。南方6个水资源区面积占全国的63.5%,而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19%,其中辽河、海河、黄河、淮河仅占9%。1998年人均水资源量最多的是东北诸河区,达3.36万立方米;而最小的海河区仅有283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均匀值的1/1 0,不及东北诸河区的1%,属严重缺水区,而海河区GDP占全国的12%。第三,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我国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平均,大局部地域年内延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左右,夏季降水量很少。我国水资源总量的2/3左右是洪水径流。水资源年际变化也很大,大江大河普遍有延续丰水或枯水年的周期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开展和人民生死水平的不时进步,人类社会对水的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但是,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充足、水水灾害频繁的国度,水资源供需情势非常严峻,水环境好转等成绩已成为制约中国开展的次要成绩。通常以为,当径流量应用率超越20%时就会对水环境发生很大影响,超越50%时则会发生严重影响,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应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均匀程度的3倍,一般地域更高,如1995年松花江、海河、黄河、淮河等片的开发应用率就已达50%以上,其中淮河流域达98%。水资源过度开发,已招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成绩。目前,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年缺水量60多亿立方米。据统计,每年因缺水形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仅成功油田1995年因黄河断流增产30亿元。据中国迷信院国情剖析研讨小组于2001年终宣布的题为《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构建中国资源平安保证体系研讨》第八号国情报告,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到达16亿的顶峰,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下降到1760立方米左右,临近国际上普通供认的戒备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行,在将来的几十年,西部人与水之争将越来越锋利。